双林股份布局人形机器人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滚柱丝杠技术优势显著,关税政策影响下的人形机器人市场机会与风险分析

近年来,受市场调整及风险偏好变化的影响,人形机器人行业经历了持续回调。尤其是之前被过度炒作、估值一度超过120倍的龙头公司,如长盛轴承、兆威机电和汉威科技等,其股价回撤幅度超过40%。然而,以双林股份为代表的少数企业,凭借较好的业绩表现和相对合理的估值,展现了更强的抗跌性,并频繁受到机构关注。

那么,如何评估双林股份及其所在的人形机器人板块未来的机会与风险?

01 基本面显著改善
双林股份位于宁波,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自上市以来,通过业务扩展和并购整合,公司在2018年前实现了稳定的业绩增长。然而,由于商誉减值等因素,2018-2019年间出现罕见连续亏损,盈利能力一度触底。经过资产优化后,目前主营业务分为内外饰及电机部件(含座椅水平驱动器、滑轨电机等)、轮毂轴承以及新能源电驱动系统,2024年上半年营收占比分别为57.6%、28.6%和10.8%。

从2024年开始,双林股份业绩大幅增长,与此前停滞形成鲜明对比。据财报预告显示,2024年实现营收46.78亿元,同比增长13%,归母净利润达4.92亿元,同比飙升50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16亿元,同比增长304%。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将介于1.5亿至1.8亿元之间,同比增长93.4%-132%。

推动业绩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带动相关产品销量激增;二是公司在技术层面取得突破,成功打破外资巨头对某些核心零部件的垄断。例如,座椅水平驱动器(HDM)曾长期被德国和日本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但双林凭借高性价比逐步提升市场份额。截至2023年,双林在国内HDM市场的占有率接近40%,全球份额接近20%,并与特斯拉、比亚迪等主流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

随着业绩改善,双林股份的盈利能力也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毛利率达到20.4%,净利率升至11.3%,均为近年新高。

展望未来,双林股份的核心业务仍具有较大成长潜力。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将继续利好内外饰及电机部件业务;另一方面,轮毂轴承业务通过聚焦中高端市场并拓展海外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

尽管如此,双林股份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尤其是在非核心零部件领域,竞争对手较多,可能影响盈利能力。

02 技术创新助力突围
双林股份不仅在传统零部件领域表现突出,在技术创新方面同样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其HDM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轴承产品排名前十,充分证明了公司在制造精度、性能和寿命等方面的积累。

2023年7月,双林正式立项车用EHB滚柱丝杠项目,并于次年5月完成样品开发。与此同时,公司启动了机器人用行星滚柱丝杠的研发工作,并在短短四个月内完成样品制作。2024年底,首条生产线建成投产。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2月,双林完成了对无锡科之鑫的收购,这标志着公司在高端丝杠领域的技术实力迈上新台阶。无锡科之鑫自主研发的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磨床技术,使加工精度达到国际领先的C3甚至C2级,为双林成为全球少数能够量产该类产品的公司奠定了基础。

此外,此次收购还大幅降低了内螺纹磨床的成本,从数千万元降至300万元,同时缩短交付周期75%以上,显著增强了生产成本优势。

在3月13日的新品发布会上,双林推出了国产首款“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这款产品具备极高的传动精度(误差控制在±0.003mm),承载能力较传统滚珠丝杠提升300%,使用寿命延长三倍。更重要的是,它突破了长径比10:1的技术壁垒,填补了国内高端滚柱丝杠领域的空白。

目前,全球高端滚柱丝杠市场主要由欧洲和日本企业主导,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双林股份的突破,不仅有助于降低本土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将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

03 关注关税政策影响
尽管双林股份在技术和市场布局方面表现出色,但短期内仍需警惕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近期宣布的“对等关税”措施,对中国出口企业构成重大挑战。

根据最新数据,美国针对中国的进口关税税率高达34%,远超预期。这不仅会拖累中国经济增长,还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对于A股市场而言,关税利空尚未完全反映在股价中,未来可能存在一定调整压力。

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应保持谨慎态度,等待关税政策影响逐渐消退后再择机入场。对于估值较高的机器人概念股,尤其需要警惕潜在的风险。

本文来源: iFeng科技【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