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受阻:吴恩达批评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开源软件与数据中心国际合作进展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政策对科技行业的影响愈发显著。近日,美国知名AI学者吴恩达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批评了美国最新关税政策,并详细分析了其对人工智能(AI)行业的潜在影响。

关税政策对AI硬件的冲击
吴恩达指出,针对电力设备、服务器、冷却系统以及网络硬件等关键领域的关税,将直接推高数据中心的算力成本,从而延缓AI技术的进步。此外,消费电子设备的关税也会阻碍普通民众接触和学习AI技术的机会。尽管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领域可能从本土制造中获得一定助力,但这种作用十分有限。

开源软件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开源软件作为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能够突破国界的限制,实现自由流动。在生成式AI时代,“数据引力”效应逐渐减弱,这为数据中心在全球范围内的分散布局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吴恩达呼吁AI从业者继续推动国际友谊,保持思想的数字化流动,共同维系全球联结。

硬件依赖与“数据引力”效应
AI的发展离不开硬件支持,而关税壁垒无疑会限制相关硬件的获取,进而拖慢AI进步的步伐。尽管半导体最终获得了关税豁免,但对其他电力设备的征税仍削弱了美国数据中心的供电能力。同时,服务器、冷却系统和网络硬件的税费抬高了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

数据中心的全球布局趋势
随着生成式AI的兴起,计算处理成本远高于数据传输成本,“数据引力”效应逐渐减弱。这意味着数据中心不再需要紧邻终端用户,而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灵活布局。尽管许多地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但关税政策可能会推动数据中心向全球扩散,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本土制造的挑战
虽然关税政策可能促使本土制造业的发展,但其对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的推动作用预计相当有限。吴恩达引用美国副总统万斯2017年的言论,强调美国应更关注自动化与教育,而非单纯依赖关税。当前,美国在专业人才和技术储备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完全替代盟友的制造业供给。

社会层面的影响
吴恩达还以生活实例阐述了关税政策对普通家庭的影响。他提到,如果鞋价因关税上涨至40美元,许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可能不得不继续穿着不合脚的鞋子。同时,制衣厂工人的收入也可能因需求下降而减少,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平等现象。

呼吁国际合作
吴恩达在公开信中表达了对全球贸易蓬勃发展的期待,并呼吁AI从业者继续滋养国际友谊,保持思想的数字化流动,特别是在开源软件领域。他强调,无论政策如何变化,AI社区都应竭尽全力维系世界的联结。

本文来源: 智东西【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