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智能眼镜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小米、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纷纷布局AI眼镜市场。此前,MIJIA智能音频眼镜2的众筹成功引发了广泛关注,但部分用户对其功能表现感到失望,期待更高水平的小米AI眼镜。根据新浪科技消息,小米正加紧研发搭载高通骁龙AR1与恒玄BES2700双芯片的全新AI眼镜。
不仅是小米,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也相继曝光了自家AI眼镜产品,甚至三大运营商也被传正在启动相关计划。随着行业探索不断深入,AI眼镜逐渐分化为三大类别:AI音频眼镜、AI拍摄眼镜以及AI+AR眼镜。新进入者需要明确选择哪条路径切入市场,而现有企业则需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力。
音频、拍摄、AR三分天下
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4年AI音频眼镜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高达70%。然而到了2025年初,AI拍摄眼镜迅速崛起,份额升至28.1%,而AI+AR眼镜的占比有所下降。从数据来看,AI音频眼镜和AI拍摄眼镜似乎更受消费者青睐,但实际上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优势与局限性。
1. AI音频眼镜:门槛低但场景有限
AI音频眼镜之所以成为主流,主要得益于其较低的价格。据洛图科技统计,2024年该类产品价格集中在1500元-1999元之间,今年初更是降至1000元-1499元。华为在这一领域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市场份额高达76.6%。不过,随着更多品牌加入竞争,华为的优势可能被逐步稀释。此外,AI音频眼镜的核心功能包括播放音乐、语音助手对话及实时翻译等,虽然技术实现较为简单,但其功能上限较低,难以满足复杂需求。
2. AI拍摄眼镜:当前主流,“准AI眼镜”
以雷鸟V3为代表的AI拍摄眼镜支持音乐播放、实时翻译等功能,并配备摄像头和高性能芯片,如骁龙AR1和索尼IMX681传感器。相比AI音频眼镜,AI拍摄眼镜的功能更加丰富,续航时间虽略逊一筹,但仍优于AI+AR眼镜。目前,AI拍摄眼镜价格区间为3000元以上,闪极AI拍拍镜的推出表明其价格仍有下降空间。
3. AI+AR眼镜:下一代计算平台的雏形
AI+AR眼镜被视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例如,Rokid AR Lite和INAIR 2 Pro均配备了Micro LED屏幕,提供超大虚拟显示效果。这类眼镜分为独立运行和外接设备两种类型,前者通过内置电池和芯片实现全天候使用,后者则依赖外部供电装置。尽管AI+AR眼镜潜力巨大,但续航问题仍是其发展瓶颈。
市场趋势与未来发展
AI眼镜行业的细分化对消费者和行业均有益处。AI音频眼镜价格将持续下降,与开放式耳机展开竞争;AI拍摄眼镜有望凭借性价比优势成为市场主力;AI+AR眼镜则需解决续航难题,摆脱对手机或PC的依赖,才能真正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据洛图科技预测,2025年中国AI眼镜全渠道销量将达31.4万台,同比增长188.5%。随着小米、阿里巴巴等企业的入局,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传统AR和智能眼镜也将逐步融入AI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