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眼镜引领AI眼镜潮流,双芯片加持AR导航功能,百镜大战中脱颖而出——科技巨头入场将重新定义行业格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AI眼镜领域前景备受关注。近期,小米、华为、阿里和字节等大厂纷纷加速布局这一赛道,推动“百镜大战”再次升级。

第一段
3月24日,小米通过旗下品牌米家发布了一款名为MIJIA智能音频眼镜2的产品,售价为1199元。这款产品背后还藏着更大的计划。有科技博主透露,MIJIA智能音频眼镜2只是预热,真正的“小米眼镜”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亮相,具备双芯片和摄像头,支持AR导航、实时翻译、智能识物以及一键变色等功能。

第二段
紧接着,4月16日,华为推出了其最新的智能眼镜——华为智能眼镜2钛空圆框光学镜,这是一款智能音频眼镜,不支持拍照和画面显示,售价为2299元。研究机构维深信息Wellsenn XR透露,阿里巴巴也计划进军AI智能眼镜市场,由天猫精灵团队负责开发,同样采用双芯片设计,并分为AI眼镜(无显示画面)和AI+AR眼镜(带显示画面)两个版本,预计今年底发布。

第三段
与此同时,字节跳动从去年开始研发AI眼镜项目,最近已开始与供应链进行沟通,商讨产品的功能、规格、成本和上市计划。尽管目前市场上已有不少AI眼镜产品,但现象级产品尚未出现。国外由Meta和雷朋联合推出的Ray-Ban Meta仍是当前最受关注的AI眼镜。

第四段
国内大厂的强势入场让“百镜大战”更加激烈。面对大厂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创业团队的机会逐渐减少。目前市面上的AI眼镜主要分为四种类型:音频+AI眼镜、音频+拍照+AI眼镜、音频+AR+AI眼镜以及音频+拍照+AR+AI眼镜。这些类型并非同时出现,而是经历了明显的节点发展。

第五段
在技术层面,AI眼镜的主要挑战在于重量、续航和算力之间的平衡。例如,功能最复杂的音频+拍照+AR+AI眼镜通常重量较重,一般在50g左右,最高可达85g。而最轻的是AI音频眼镜,接近普通眼镜的15-30克。此外,价格浮动较大,从1000元到上万元不等,具体取决于功能复杂度和品牌影响力。

第六段
大厂在软硬件集成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例如,小米和阿里可能采用高通AR1+恒玄系列双芯片方案,以降低功耗并提高续航能力。相比之下,创业团队在硬件集成和软件生态联动方面存在劣势。尽管如此,部分创业团队如“AR四小龙”仍有机会通过差异化定位争取生存空间。

第七段
然而,即便强如大厂,想在AI眼镜市场一家独大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技术瓶颈仍是行业通病,如何突破质量、续航和算力之间的矛盾是关键。其次,用户接受度和社会接受度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例如,AI眼镜的摄像头功能在隐私保护方面引发争议,尤其是在公众场合使用时可能被认为存在偷拍风险。

第八段
综合来看,AI眼镜市场未来形态仍充满不确定性。它可能发展成类似于手机的普适性产品,也可能成为眼镜类时尚单品或针对特定场景的工具。随着大厂的加入,创业团队需要通过差异化策略争取生存空间。业内人士预测,到今年年底,国内AI眼镜总出货量达到四五百万台将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