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 Tropes网站深入解析人类叙事,揭示最后分钟营救等经典与反套路叙事手法

绝境中的主角与熟悉的桥段
在许多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主角在追捕反派时掉入陷阱,陷入绝境。反派站在一旁发表一番“获胜演讲”,随后举起武器瞄准主角。主角在绝望中闭上了眼睛,一声枪响(通常伴随黑屏或不明确的镜头)。画面一转,救援或搭档及时赶到,击毙反派。这段情节是否让你感到既熟悉又记不起具体出自哪部电影?这是因为类似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桥段,我们从小到大已经看过太多遍。

桥段的历史与定义
“最后一分钟营救”这一桥段最早出现在1915年的经典电影《党同伐异》中。桥段是一种泛用的叙事手法,类似于公式,用得好可以让观众“常看常新”,用不好则难免被批评为“套路化”和“流俗”。

常见的桥段举例
除了“最后一分钟营救”,还有许多其他常见的桥段:
– 逃跑时,要么逃到悬崖,要么逃到开阔地,周围突然杀出大批人马将主角逼到绝境。
– 发生杀人案后,大家聚在一起,总有人提出要单独行动。
– 炸弹上一定会装一个计时器,并在爆炸前三秒被拆除。
– 角色身负重伤,但不妨碍把要说的话说完再死。

TV Tropes:桥段的百科全书
这些桥段和套路都有它们的归宿——TV Tropes。TV Tropes是一个成立于2004年的网站,最初主要关注电视节目中的叙事手法,后来扩展到电影、文学、漫画、视频游戏等多种媒体。该网站用维基条目的形式,识别、分析、分类和解释了这些叙事套路。

常见的叙事套路
TV Tropes将各种叙事套路抽象总结成概念,并提供大量实例。例如,“主角继承了英雄的血统”这一设定,通常伴随着“主角是个孤儿般无依无靠的青少年(原因通常是英雄父母牺牲了)”。这两个设定结合,又会衍生出另一个桥段:主角因为英雄血统而拥有特殊力量,但不自知,因此受到他人排挤,同时又有许多重要角色对他施以援手。这种设定在《火影忍者》《海贼王》《哈利·波特》等经典作品中都有体现。

反套路的魅力
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观众对新的表达形式充满期待。传统的叙事手法如“Jump Scare”和“霸道总裁爱上我”逐渐被视为俗套。反套路的作品有时能脱颖而出,例如《权力的游戏》第一季结尾,主角Eddard Stark被斩首,没有“最后一分钟营救”,也没有主角的不死光环。这种反套路的处理方式揭示了该剧的一大特点:任何重要角色都可能随时死亡。这种颠覆传统叙事套路的戏剧张力,使得《权力的游戏》(前几季)如此扣人心弦,成为现象级美剧。

TV Tropes:前AI时代的AI模型?
TV Tropes的核心在于从大量中提炼共性,形成具体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展开。这种输入和输出信息的方式与当前流行的AI大模型相似。然而,TV Tropes是由人建立、梳理和分享的,社区成员来自不同背景,兴趣广泛,他们用轻松幽默的语气,将一个个设定和情节分门别类。TV Tropes像一张由人类编织的叙事网,庞大且复杂,对作品细节的深挖和公式化的总结,使其成为一个庞大的宇宙。

人类叙事的共同逻辑
智人之所以能够形成文明,原因之一是“虚构”的力量。共同的虚构故事赋予智人前所未有的共同认知,使我们能够灵活合作。无论是在神话寓言、古希腊戏剧、莎士比亚、四大名著等经典作品中,这些作品都包含对神性的崇拜、对人性的审视和对命运的探寻。这些共同的叙事逻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一次次勾起人们的注意力和情感。即使在AI时代,人类依然能在已知的套路中找到新的叙事表达。

本文来源: iFeng科技【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