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勇剑深度解析:在AI时代与人类世的交汇点,线性时间和率性时间如何重塑未来管理

线性时间率性时间AI时代的管理新视角

文丨鲍勇剑(加拿大莱桥大学迪隆商学院终身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项目特聘教授)

1. 线性时间:工业革命的烙印

“线性时间”是一种理论假设,而非直观经验。古希腊人认为时间和物质规律是“它在”,只能模仿,无法完全理解。近代欧洲哲学则认为世界是被认识后的存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和机械论世界观为线性时间奠定了基础。牛顿进一步将世界的规律数学化,使线性时间成为科学和生活的标准。

工业革命时期,线性时间成为工业机械活动的公共信条。铁路网络的统一时间、泰勒的时间与动作研究、福特的流水线生产,都强化了线性时间的普及。现代管理理论也深受线性时间的影响,从泰勒的效率思想到21世纪的创新创业理论,线性时间一直是主导商业价值的核心。

然而,线性时间的普及也导致了率性时间的边缘化。率性时间更多体现在艺术和哲学中,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时光荏苒,不觉已是数年”等。这些主观感受的时间观念逐渐被忽视。

2. 人类世:技术统治与率性时间的重生

进入“人类世”,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全面改造已成为现实。核爆炸、二氧化碳排放、全球气候变化等现象标志着人类对地球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人类生活的内在因素。随着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技术的“前置设定”属性成为人类继续存在和自由的重要问题。

尼采和海德格尔重新理解了时间。尼采认为时间是“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每个瞬间都是创造性的时机。海德格尔则强调时间应指向未来的先行,通过向死而生来展现生命的整体意义。这些时间哲学揭示了AI线性时间对人类创造力的负面影响。

在技术统治的背景下,率性时间的管理价值愈发重要。率性时间受个人主观感知影响,可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也可以“度日如年”。这种时间观念来源于个人的艺术审美和直观经验,是生命创造过程的一部分。

3. 率性时间:未来管理的主旋律

现代管理虽然没有拒绝艺术和哲学,但始终将其置于辅助地位。随着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管理将面临新的挑战。线性时间范畴内的管理活动,AI已经表现出领先人类的能力。未来管理应将线性时间的活动交给AI,让自然人管理者专注于率性时间的管理。

未来管理的重点是创造原初状态下的关联性。例如,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的“原创状态”表演艺术,通过行为艺术展示了原创状态的公共关联性。未来管理将关注如何通过任性、随机、偶然的审美互动建立商业关系。

未来管理的另一个重点是让创造发生。行为艺术家卡普罗的“18次发生在6场”展示了通过参与者意愿和互动创造的多样化意义。这种“社会绽放战略”有助于企业在AI主导的商业模式中保持差异化和创新。

未来管理的方向是通过智慧集体行动,走出“公地悲剧”,建立“公地喜剧”。通用AI和智能机器人将改造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商业生态的主导者将重点关注合作与协同,提升正外在性的溢出效果。

线性时间和率性时间在AI时代构成了“雅努斯”的两面。线性时间支撑着AI算法的无边法力,率性时间涵养着人类的生命意志。一旦率性时间泯灭,不仅时间死了,人工智能也会灭亡!

本文来源: 界面新闻【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