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款AI眼镜亮相,Rayban Meta引领智能穿戴设备新潮流,大模型技术助力拍摄功能革新

起初并未受到扎克伯格重视的Rayban Meta眼镜,如今已成为硅谷科技圈的时尚单品。自发布以来9个月,Rayban Meta第二代眼镜已售出100多万台,而第一代产品在1年半内仅售出30万台。这款由Meta和Rayban联合推出的AI眼镜,第二代因接入了Meta自主研发的大模型Llama3,显著提升了摄影/摄像水平,实现了语音交互、物体识别、文字翻译等功能,凭借强大的产品力,迅速成为智能硬件领域的黑马。

国内外多家大公司和初创企业纷纷跟进,百度、小米、三星、雷鸟、闪极等均宣布将推出搭载大模型的AI眼镜。尽管与初代iPhone两个月突破100万台的销售成绩相比,Meta眼镜仍显逊色,但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它已是前所未有的存在。硬件行业普遍认为,“200万台出货量”是AI硬件的生死线,而在大模型的加持下,Meta有望轻松达成这一目标。

大模型在过去600天里经历了多次热潮,但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硬件载体。无论是车载大模型还是手机上的大模型,都只是原有产品的功能补充,并未带来颠覆性的变革或显著提升销量。AI眼镜是否会成为例外?

在手机创新乏力的当下,AI眼镜成为第四季度最受瞩目的单品。2024年百度世界大会上,小度科技CEO李莹发布了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小度AI眼镜。虽然李莹全程佩戴,但并未展示实际体验,因此用户对这款将于2025年上半年上市的产品了解有限。

随后,Rokid也在杭州发布了与BOLON合作的AI眼镜Rokid Glasses,即将上市。官方介绍称,这款眼镜搭载了通义千问大模型,可在参观博物馆时提供展品的历史背景及相关知识,旅行途中也能轻松获取不认识的动植物信息,甚至实现眼镜支付功能。Rokid Glasses已开始预定,预计明年第二季度交付,但官方预订页面并未显示预定数量。

据统计,自去年9月Meta发布首款AI眼镜以来,已有10家国内厂商布局相关产品,但目前实现交付的仅有Meta、魅族、华为和蜂巢科技。其他厂商虽已发布产品,但交付时间大多推迟至明年。其中,Meta AI眼镜因最早推出拍摄功能而广受欢迎,而华为、魅族、蜂巢科技的产品则更多支持音频翻译,销量并不理想。

闪极与香港时尚品牌LOHO合作,搭载科大讯飞大模型,预计将成为国内首个实现量产出货的AI拍摄眼镜。闪极AI眼镜售价999元,是目前最便宜的AI眼镜之一。然而,闪极的发货时间一再延迟,引发了用户的担忧。

大多数潜在消费者表示,他们主要关注拍摄功能,而非其他AI功能。例如,美业服务人员希望在种睫毛时用AI眼镜拍摄第一视角视频,医生则希望记录手术过程。目前,用户能买到的具备拍摄功能的AI眼镜只有Rayban Meta,支持语音或按键拍照、录像,并可实时直播到Facebook和Instagram上。得益于这些社交平台的生态支持,Rayban Meta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尽管大模型对销量的贡献有限,但AI眼镜的AI功能目前主要集中在知识问答、翻译、导游、会议记录等低频场景。一位AR行业从业者指出,AI眼镜的主要卖点仍是摄像头和音频,其次是显示,最后才是AI助手大模型。

此外,AI眼镜的佩戴体验也不尽如人意。大部分AI眼镜采用无显示方案,以减轻重量,但因搭载芯片和传感器,重量普遍在45克左右。配备近视镜片后,重量可达57克,远高于普通眼镜的20-30克。长时间佩戴体验不佳,且几乎所有AI眼镜都存在续航问题,持续拍摄时间不超过3小时。

Meta的成功部分归功于Rayban带来的时尚外观,但亚洲人因鼻梁较低,佩戴时容易滑落。一位眼镜店店主表示,外形是许多人选购眼镜的首要因素,尤其是需要长时间佩戴的近视镜。闪极因其外形设计较好,备受看好。然而,目前市场上的AI眼镜在重量和功能上尚未达到完美匹配用户需求的程度。AI眼镜首先必须是一副舒适且美观的眼镜,否则只能是小众电子产品。

尽管眼镜具备最佳收音形态和视觉感知渠道,被认为是大模型赋能硬件的最佳形式,但资源有限的创业公司难以与大厂竞争。目前,已有多家厂商入局AI眼镜市场,但很少有人愿意仅为AI功能买单。强大如Meta,一年也仅售出百万台,这与手机厂商三天的销量相去甚远。中国的AI眼镜市场可能无法容纳太多玩家。

本文来源: Tech星球公众号【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