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过技术创新盈利势在必行》一书中,Henry Chesbrough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漏斗模型”。该模型指出,虽然开放式创新初期鼓励各种技术百花齐放,但最终只有10%的技术能够通过这个漏斗,成功进入目标市场并实现商业化,而剩下的90%则逐渐被淘汰。2024年,大模型领域经历了类似的漏斗过程。
2023年初,业界普遍关注的是“中国能否孕育出顶尖的大模型”。随后的一年里,国产大模型数量迅速增长,备案并上线服务的大模型已超过100个。然而,到了2024年初,问题变成了“如何消化和利用这么多的大模型?”经过激烈的竞争,基础大模型的数量大幅减少,只有约10%的模型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进入了决赛圈。
大模型的商业市场逐渐从百家争鸣收束为两股主要势力:一是以互联网和云计算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如百度的文心大模型、阿里的通义大模型、腾讯的混元大模型、字节跳动的豆包大模型和华为的盘古大模型;二是以“AI六小虎”为代表的头部创企,如智谱AI的智谱清言和零一万物的Yi大模型家族。2024年,大模型经历了完整的“漏斗模型”过程,但竞争远未结束。预计99%的大模型将失去市场空间,最终可能只剩下三四个产品作为AI基础设施。
2024年的大模型淘汰赛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在国际市场上,OpenAI、谷歌、微软等巨头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许多初创公司如Stability AI、Adept、Humane、Reka AI等则纷纷寻求出售。国内市场的情况也类似,科技巨头(百度、阿里、腾讯、华为、京东、字节跳动)和融资能力强的AI创企(AI六小虎)成为了主要竞争者。
大模型成功穿越漏斗,需要三种动力:1. 可持续的资源投入。AI大模型是一个重资产行业,2024年,随着模型规模的不断扩大,所需的高质量数据和计算资源也在增加。头部企业在资金、技术和数据方面的优势愈发明显,例如字节跳动在2024年推出豆包大模型,凭借其火山云基础设施和人才团队积累,迅速建立了优势。2. 快速迭代的模型能力。字节跳动的后来居上也表明,AI大模型并没有绝对的安全护城河。模型能力的贬值速度很快,因此模厂需要不断开发更强大的新模型。3. 可变现的商业通道。2024年,大模型从“价格战”演变为“免费战”。字节跳动将国内大模型的价格带入“厘时代”,随后百度的文心大模型宣布免费。为了实现营收,模厂需要找到其他商业途径,科技巨头通常拥有用户数据、应用产品和渠道资源,可以直接触达最终用户。例如,百度文库通过AI改造,推出了基于文心大模型的智能PPT和智能画本等功能,吸引了大量付费用户。
2024年,大模型的商业市场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1. 烧钱营销。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AI产品通过为用户提供服务来实现商业转化,成为大模型最直接的商业化路径。2024年,AIGC产品爆发,模厂通过大规模的市场推广和营销活动来争夺活跃用户。2. 走向应用。大模型的应用从AI助手转向了智能体,如豆包、kimi、文小言等,能够自动拆解指令并执行简单操作,提高了技术的可用性。此外,智能体开发平台如文心智能体平台、字节跳动扣子和阿里通义千问等,降低了普通人的使用门槛,支持C端和行业用户开发专属智能体。
2024年的大模型产业经历了激烈的淘汰赛,最终只有约10%的大模型进入决赛圈。科技巨头和少数AI独角兽成功穿越漏斗,产业格局更加合理。未来,大模型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使用将更加简化,生态将更加庞大,AI应用的漏斗才刚刚开始喷发。2025年,我们有望迎来“人人皆可AI”的新时代。
本文来源: 脑极体公众号【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