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模型领域不断推陈出新,从年初的Sora到最新的o3,更新更优的模型层出不穷。然而,这种快速迭代是否带来了真正的创新?还是陷入了“内卷”的陷阱?我们需要先明确“内卷”的定义:某一类产业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陷入“高水平均衡陷阱”,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最终导致停滞和危机。
今年,大模型的scaling law法则面临挑战,训练模型的算力集群从万卡扩展到十万卡,但模型的性能并未按比例提升。应用端也未出现杀手级应用,厂商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这些现象与“内卷”的特征相符。那么,内卷化是否让大模型陷入危机?如何找到脱离内卷的出路?
内卷化对行业的负面影响
在内卷化周期中,产业难以保持活力和创新动力。公众和投资者的失望情绪逐渐显现,AI热潮逐渐退去。美股“七姐妹”(苹果、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英伟达、特斯拉、Meta)的股价也有所回落。OpenAI的股东和服务商企业公开抱怨AI能力进展缓慢,OpenAI最近的发布会缺乏亮点,前首席科学家Ilya在NeurIPS2024大会上提出的“预训练终结论”更是给行业浇了一瓢凉水。
此外,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基础模型竞赛变得格外激烈。开源模型与闭源模型的差距迅速缩小,进入同质化竞争。同一厂商的模型家族也在加速淘汰,如GPT-3.5-Turbo被GPT-4o Mini取代。激烈的竞争使得厂商不得不下调token价格,经济负担加重。
商业模式面临的挑战
大模型内卷化给商业模式带来诸多挑战。首先是云+API模式,流血降价、以价换量并不是最优解。B端客户更关注模型质量和可靠性,因此一些具有强模型能力的云厂商,如百度智能云和华为云,通过差异化服务取得了成功。
其次是订阅制模式,由于用户粘性低、忠诚度不高,会员市场呈现分散性。频繁的拉新营销活动增加了获客成本,影响用户体验。新用户往往使用一段时间后转向免费版本或更便宜的产品,长期续费率不高。
寻找外向型出路
告别内卷,需要向外寻找出路。2025年将是大模型商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的一年。衡量一个大模型是否“外向”的标准包括:开放度和兼容性、开发工具的细致支持、以及从开发到商业化的端到端支持。
例如,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多个模型共享资源包,满足多元需求;OpenAI为Sora打造了Remix、Blend和Loop等专业工具;国内的字节跳动和百度也推出了易于上手的开发平台。同时,平台需要加大对开发者的商业资源扶持,帮助其开发有市场需求的产品。
归根结底,技术天花板短期内难以突破,大模型市场饱和与同质化竞争的局面不会轻易解决。要取得商业成功,必须确保用户和开发者的业务成功。2025年,所有模厂都需回答:如果大模型是水和电,用户和开发者拧开开关,究竟能得到什么?
本文来源: 脑极体公众号【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