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推出116门AI-BEST序列课程,构建全面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涵盖通识基础课程与产教融合,助力学生掌握前沿AI技术

复旦大学2024-2025学年全面启动AI课程体系建设与教育改革

复旦大学在2024-2025学年将全面启动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模式改革,简称“AI大课”。此次改革推出116门AI-BEST序列课程,其中秋季学期已开设61门。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全校学生,特别是零基础的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

通识基础课程助力零基础学生入门

例如,《具身智能引论》是面向全校本研开放的AI通识基础课程,由6位老师和15位助教带领新生上手“具身AI”,吸引了大量专业背景各异的大一新生。类似这样的通识基础课程共有10门,覆盖文社理工医等2764位学生,帮助他们从零开始进入AI领域。

构建“AI-BEST”课程体系

复旦大学的AI大课将打造“AI-BEST”课程体系,具体包括:

1. AI通识基础课程(AI-B):专注于AI数理基础、编程训练、应用工具训练和场景开发,以及AI伦理教育。面向全校学生,新构建AI领域的通识核心课程和通识专项课程,确保课程覆盖面广。

2. AI专业核心课程(AI-E):聚焦于人工智能学科的核心领域,系统呈现AI相关学科的基本性和共通性知识体系及核心技术的专业类课程。为全校构建面向未来的AI专业和AI+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3. AI学科进阶课程(AI-S):结合文社理工医及交叉学科,开设有学科特色的AI类课程。以课程建设牵引AI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跨一级学科的进阶课程。

4. AI垂域应用课程(AI-T):基于各专业领域,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的具体AI应用场景,把课程建设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充分结合。AI-T1(产教融合课)瞄准市场需求,注重实训实战;AI-T2(科教融汇课)鼓励教师围绕AI赋能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开发课程。

广泛覆盖,推动AI教育创新

复旦大学的AI课程体系建设不仅涵盖了广泛的学生群体,还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课程设置,推动AI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这将为未来培养更多具备AI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本文来源: IT之家【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