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的技术突破:开启AI生态商业化新篇章,挑战OpenAI的行业地位

深度解析DeepSeek技术突破及其对AI生态的影响

在《窄播Weekly》第44期中,我们重点关注了DeepSeek的技术突破带来的巨大冲击波。DeepSeek正迅速成为一个AI生态雏形的核心,其影响力已经从B端延伸到C端用户。根据QuestMobile的统计数据,DeepSeek的日活跃用户数在2月1日突破3000万,距离首次超越豆包的日活跃用户数仅过去了4天。自发布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以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DeepSeek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过去几周里,许多产品通过集成DeepSeek实现了快速拉新引流。DeepSeek学习交流社群成立后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与此同时,接入DeepSeek的消息不断从运营商、云厂商、手机厂商、汽车厂商及各类垂直领域公司传出。作为竞争对手,OpenAI和Google也加快了技术能力的释放步伐。在ChatGPT引爆热潮之后,DeepSeek的技术突破再次引发了广泛关注,成为AI行业演变的第二个重要节点。

DeepSeek引领AI生态构建

DeepSeek不仅是一个获客工具,更是一个构建AI生态的核心。恒瑞医药甚至专门发文要求员工全面应用DeepSeek,并将其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华为云与硅基流动合作上线了基于昇腾云服务的DeepSeek-R1/V3推理服务,声称效果媲美全球高端GPU部署模型。腾讯云、阿里云、百度智能云等云厂商纷纷快速支持DeepSeek大模型,并推出打折、限免等价格战策略。

消费电子品牌如联想、华为、荣耀、OPPO,以及汽车品牌如吉利、岚图、极氪、东风猛士、深蓝汽车,纷纷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教育、金融、文学、安全等领域的企业如网易有道、云学堂、国金证券、阅文集团、安恒信息等也积极拥抱DeepSeek。对于这些企业而言,DeepSeek不仅是吸引用户的招牌,更是优化产品和业务的重要工具。

OpenAI应对DeepSeek的竞争压力

面对DeepSeek的竞争压力,OpenAI正在从技术、商业化、国际合作三个领域稳固自己的生态边界。技术上,OpenAI陆续公布了o3、Deep Research等进展,并开放了AI搜索功能。Google也将Gemini2.0开放给全部用户使用,并推出了更便宜的Gemini2.0Flash-Lite模型。

在商业化方面,OpenAI首次投放超级碗广告并进行品牌重塑,任命前Coinbase CMO Kate Rouch为OpenAI首任CMO。此外,OpenAI CEO Sam Altman密集访问日本、韩国、印度、德国等国家,促成与软银和Kakao的深度合作,强化韩美日AI技术联盟,巩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权。

AI应用进入爆发期

尽管OpenAI努力稳固生态边界,但一些具有创新雄心的企业并不愿意成为其附庸。Figure AI就是一个例子,该公司宣布退出与OpenAI的合作,转而自主研发AI和硬件。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蒸馏技术的发展使得AI模型更具成本效益,鼓励更多企业和开发者参与AI应用的创新。

DeepSeek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了硬件依赖,缩短训练时间,大幅削减投资、开发与运营成本,让更多下游应用公司有机会涉足大模型业务。开源理念打破了技术壁垒,让开发者能轻松获取资源,针对自身业务定制开发,助力大模型在各行业的落地。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这一进程,AI应用大爆炸时代即将来临。

本文来源: 窄播公众号【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