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裕科技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聚焦锂电池结构件、丝杠与无框力矩电机的创新应用

在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逐渐崭露头角,主要围绕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发达省市展开。其中,小米、智元、宇树、华为成为国内产业链的领头企业,而海外市场则以特斯拉Optimus为代表。作为配套零部件供应商,谁能绑定更多下游核心企业,谁就将在行业中占据更大话语权。

震裕科技(SZ:300953),一家原本并不起眼的汽车配件制造商,却在资本市场多次传出已进入小米和特斯拉供应链的消息,并有望成为继拓普集团、三花智控之后的第三家总成供应商。那么,震裕科技究竟具备怎样的实力?

01 基本面:困境中的反转

震裕科技最初以冲压模具业务起家,并成功打破了国外巨头对中高端模具市场的垄断地位。2013年,公司拓展至电机铁芯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家电行业。2015年,借助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切入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业务,服务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头部客户。

截至2024年6月末,锂电池精密结构件、电机铁芯和模具收入分别占公司营收的56%、23.4%和6.4%。具体来看,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业务主要为动力电池厂商提供壳体与顶盖,2021-2023年间收入从16.5亿元增长至32.6亿元,但毛利率较低且波动较大,2024年上半年回升至12%。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5月,震裕科技因部分批次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向客户赔偿了4400多万元,对当年净利润及市场份额扩张造成了一定影响。尽管如此,公司在2024年实现了业绩反转,预计全年归母净利润为2.2亿元至2.8亿元,同比增长414%-554.7%。

02 机器人领域的突破

震裕科技未来的核心看点在于其人形机器人业务。目前,公司在该领域进展迅速,已成功研发出整套丝杠产品,精度覆盖C3、C5等级。公司已建成一条日产能50套的行星滚柱丝杠半自动产线,并计划于2025年第一季度启用第二条产线,同时规划一条设计产能为100套/天的全自动产线。

客户方面,震裕科技已与2家机器人主机厂实现小批量试制,另有2家通过性能测试,还有2-3家处于技术交流阶段。此外,公司还与汇川技术联合开发无框力矩电机,目前已进入小批量送样阶段。无框力矩电机是人形机器人的重要关节部件,占整机成本约10%。

值得一提的是,震裕科技在国内率先掌握了模内点胶工艺,有效提升了铁芯的紧固强度和电机效率,这项技术此前长期被海外厂商垄断。此外,公司还成功开发了线性执行器,并计划近期向国内外客户送样。券商预测,未来震裕科技可能与日本头部谐波减速器企业合作,进一步提升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竞争力。

03 风险与展望

尽管震裕科技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估值也面临一定风险。当前,公司PE(TTM)为130倍,动态PE为90.6倍。市场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期待较高,若量产进度不及预期,可能导致估值大幅回调。

此外,A股市场的整体风险偏好也可能对公司股价产生影响。春节后,科技股受到投资者追捧,助力了人形机器人板块的整体估值提升。然而,随着特朗普威胁加征关税以及大盘调整的可能性增加,市场风格可能出现变化,进而影响震裕科技的表现。

从长远来看,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成长期早期,或将成为未来几年市场的重要主线之一,值得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 iFeng科技【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