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迅速发展,AI生成的商品假图在电商领域逐渐泛滥,尤其是在淘宝等平台上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消费者抱怨称,他们在购买商品时发现大量模特图由AI生成,这些图片与实物严重不符,严重影响了购物体验。同时,部分商家也表示,一些店铺通过低成本生成AI假图,并借助流量算法和低价策略获取竞争优势,这种行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近期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标识办法》,并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新规明确要求对AI生成的进行显式或隐式标识,以治理AI造假现象。与此同时,淘宝作为电商行业的领头羊,率先采取行动,在商品信息质量分规则中新增了关于主图真实感的要求。例如,商品主图需在纹理、边缘锐度、光影等方面协调自然,避免出现明显的AI合成痕迹。
3月27日,淘宝进一步更新了《淘宝网商品发布规范》和《天猫商品发布规范》,明确规定商家发布的商品图片应以实拍为主,适度修饰但不得失真。此外,新规还特别强调,严禁利用AI技术生成显著失真的商品信息效果图,以免误导消费者。
淘宝此次针对AI假图的整治行动,旨在优化营商环境,扶持优质原创商家。过去一年,淘宝通过打击仅退款滥用、羊毛党以及山寨抄款等不良行为,有效改善了平台生态。如今,淘宝再次聚焦AI假图问题,明确要求商品图片不得因AI技术导致材质失真、纹理模糊或违反物理规律等问题。为此,淘宝引入了AI假图识别模型,实时拦截虚假图片,并对违规商品进行降权处理。
为了鼓励商家提供真实商品图片,淘宝还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通过货架+直播的复合场景优势,帮助优质原创商家获得更多曝光机会。此外,淘宝并未否定AI技术本身,而是倡导其合理使用。例如,淘宝星辰·图生视频2.0版支持生成短视频素材,“AI助理”则能协助商家进行商品孵化和人群运营。
淘宝呼吁全行业共同规范AI生成图片的使用,确保商品信息的真实性和消费者的知情权。平台认为,AI的发展应服务于提升消费体验和保护合法商家权益,而非成为黑灰产获利的工具。未来,淘宝将继续以品质为导向,推动电商行业回归健康有序的竞争轨道,为消费者营造一个真实可靠的购物环境。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