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商业化
DeepSeek的技术突破:开启AI生态商业化新篇章,挑战OpenAI的行业地位
深度解析DeepSeek技术突破及其对AI生态的影响 在《窄播Weekly》第44期中,我们重点关注了DeepSeek的技术突破带来的巨大冲击波。DeepSeek正迅速成为一个AI生态雏形的核心,其影响力已经从B端延伸到C端用户。根据QuestMobile的统计数据,DeepSeek的日活跃用户数在2月1日突破3000万,距离首次超越豆包的日活跃用户数仅过去了4天。自发布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以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DeepSeek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过去几周里,许多产品通过集成DeepSeek实现了快速拉新引流。DeepSeek学习交流社群成立后迅速吸引了大...
通过Character.ai的Top 50角色,深入解析千万用户在AI情感陪伴中的投射与用户画像商业化潜力
一直以来,关于以Character.ai为首的AI情感陪伴赛道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谁在使用”这一话题上。了解用户的年龄、性别和兴趣群体能够快速锁定用户画像,这是行业和市场最关注的,有助于更明确的商业决策。然而,“用户喜欢跟什么样的角色聊天”往往被忽视,尽管它同样重要。用户偏好虽然不是核心使用动机,但通过研究这些偏好,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增加商业价值和改善产品竞争力。 我们整理和分析了Character.ai(简称C.ai)的Top50角色榜单,旨在探讨这些角色的普适吸引力及其对AI情感陪伴类产品设计的影响。据第三方网站caibot...
21世纪技术竞赛焦点:AI大模型与多模态商业化进程中的算力挑战及成本回收策略分析
大模型竞赛:技术革命的前沿阵地 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竞赛之一无疑是大模型之战。这场竞赛不仅展示了技术的飞速发展,还深刻影响了全球科技格局。以下是对其阶段性发展和未来趋势的详细分析。 01 竞赛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参数比拼,上牌桌 2019年,OpenAI发布的GPT-2标志着大模型时代的开启。2020年,GPT-3的参数激增至1750亿,成为自然语言处理的里程碑。2022年,OpenAI推出ChatGPT,其改进版本GPT-3.5更是具备了接近自然人的语言生成能力。2023年,GPT-4的参数达到1.8万亿,引入了图像处理能力。2024年,GPT-4o和GPT...
智谱大模型再获30亿融资,超200亿估值领跑AGI商业化赛道
智谱完成30亿人民币融资,估值超200亿引领大模型创业赛道 来源:量子位 就在近日,据量子位报道,作为大模型创业领域的佼佼者,智谱刚刚完成了新一轮30亿人民币的融资。此次融资吸引了多家战略投资者和国有资本的加入,君联资本等原有投资者也继续跟投。这是智谱近三个月内的第二次融资,此前在9月份,中关村科学城公司以200亿人民币的投前估值领投智谱,使其成为国内首个估值突破200亿的大模型创业企业。 根据量子位的不完全统计,智谱自成立以来的融资历程如下: - 2021年完成A轮过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达晨财智、华控...
2024年,科技巨头与AI创企在大模型商业化战场的漏斗模型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通过技术创新盈利势在必行》一书中,Henry Chesbrough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漏斗模型”。该模型指出,虽然开放式创新初期鼓励各种技术百花齐放,但最终只有10%的技术能够通过这个漏斗,成功进入目标市场并实现商业化,而剩下的90%则逐渐被淘汰。2024年,大模型领域经历了类似的漏斗过程。 2023年初,业界普遍关注的是“中国能否孕育出顶尖的大模型”。随后的一年里,国产大模型数量迅速增长,备案并上线服务的大模型已超过100个。然而,到了2024年初,问题变成了“如何消化和利用这么多的大模型?”经过激烈的竞争,基础大模型的...
可灵AI视频生成技术领先,携手共创电影短片商业化新篇章
这次,名导们纷纷下场,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短片。影片一开始,钟馗手持斩鬼剑,穿梭在黑暗密林中,伴随着急促的锣鼓声,各种妖怪相继出现,营造出紧张恐怖的氛围。然而,一声长喝后,镜头一转,屏幕上出现了“勿扰模式”的提示,下方滚动着被拦截的信息:自动记账APP、视频会议、未知号码来电、微信群消息、风险网站链接,以及老板的电话……最终画面定格在“休假期间,百鬼勿扰”几个字上。原本以为是一部中式志怪片,没想到却是一部职场吐槽片。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部由俞白眉导演执导的5分钟短片,竟然完全由可灵AI创作完成...
AI大模型领域的人才流动与技术迭代引发行业整合及商业化新趋势
一、AI大模型行业的整合趋势 转瞬间,由ChatGPT引发的AI大模型浪潮已历时两年,然而,许多人所期待的商业机遇并未如期而至。与去年的乐观情绪相比,AI大模型的创业环境正步入动荡期。自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AI领域的核心技术人员频繁离职,包括零一万物的技术联创黄文灏、阿里通义千问的技术负责人周畅、腾讯混元的技术负责人刘威以及昆仑万维的AI专家颜水成等,均离开了各自的岗位。 二、人才流动与行业挑战 人才流动被视为AI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这些核心技术人员的离职反映出AI大模型在技术迭代和商业化方面遇到的多重挑...
OpenAI深入大模型与AI搜索,百度拓展智能体商业化应用避免幻觉问题
距离ChatGPT发布整整两年后,中美两地的大模型代表厂商仍在不断完善模型产品功能和使用体验。11月初,OpenAI在ChatGPT中上线了AI搜索;11月中旬,百度推出了一系列智能体应用,尝试构建AI应用生态。这些行业领头羊的不同思考,让外界得以一窥它们在大模型领域的共识和分歧。 共识在于,无论是OpenAI还是百度,都在致力于进一步消除幻觉,并努力提升商业化能力。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甚至表示:“过去24个月,AI行业的最大变化是大模型基本消除了幻觉。”然而,放在当前节点,两家公司对大模型应用的探索更值得行业审视和思考。尽...
OpenAI错过的7个月:智谱大模型商业化,AutoGLM助力AI Agent终端爆发?
2024年3月,OpenAI关闭了仅运营两个月的GPT Store。然而,仅仅7个月后,OpenAI现任董事会主席Bret Taylor创立的新公司却获得了45亿美元的融资,同样致力于Agent平台的开发。这一事件引发了AI界的广泛关注。10月26日,微软开源了基于纯视觉的GUI屏幕解析工具OmniParser,谷歌的同类产品“Project Jarvis”也有望在12月上线。荣耀CEO赵明在10月30日展示了AI智能体YOYO自主处理任务的能力,只需一句“订2000杯咖啡”,YOYO就能在附近成功下单,这标志着Agent技术的显著进步。 无论是电脑端还是手机端,Agent已经开始实现真正的“自...
利用Open AI的东风:从Canvas到融资,探索产品设计的商业化之路
Open AI 融资与产品更新 作为一家炙手可热的AI公司,Open AI最近完成了66亿美元的巨额融资,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尽管如此,Open AI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高昂的研发成本和人员开支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Open AI正在加速转型为营利公司,并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和服务。 在最近的开发者大会上,Open AI推出了多项新的API调用计划,包括实时语音API、视觉微调API、提示缓存API和模型蒸馏API。此外,他们还发布了一款名为Canvas的新产品,旨在提升用户的创作体验。这款产品目前仅对ChatGPT的Plus和Team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