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英伟达
鸿海与英伟达强强联合,共同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推动智慧城市与AI服务器发展
鸿海与英伟达携手开发人形机器人,拓展智能服务领域 根据中央通讯社报道,台湾制造业巨头鸿海正与英伟达合作,在高雄市开发人形机器人。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近日公开表示,公司将借助英伟达的软硬件技术平台,推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并计划将其应用于医疗保健等服务领域。 此外,鸿海还将在智慧城市项目中与台北市和基隆市展开合作,尤其是在智能应用程序开发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作为苹果手机最大的组装商,鸿海近年来不断推进产品多元化,早在几年前便已引入非人形机器人生产线,同样采用了英伟达的技术。 鸿海与英伟达合作...
英伟达2024年豪掷10亿美元投资AI芯片领域,加速初创企业布局并应对GPU需求增长,同时面临反垄断审查挑战
英伟达2024年大幅增加对初创企业的投资 根据企业备案文件和Dealroom研究报告,英伟达在2024年进行了50轮初创企业融资,并完成了多笔企业交易,总投资额达到了10亿美元。与2023年的39轮融资和8.72亿美元的支出相比,这一数字显著增长。媒体分析认为,作为全球领先的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在人工智能(AI)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现在正积极扩大其影响力,成为有潜力的初创企业的关键支持者。 GPU需求推动英伟达市值攀升 由于训练AI模型对图形处理器(GPU)的巨大需求,英伟达的总市值在去年6月份突破了3万亿美元,一度超越...
科技巨头英伟达预测2025年盈利增长52%,AI计算领域持续扩大资本支出,对比其他五大科技公司增长放缓
科技巨头2025年盈利增长放缓,英伟达一枝独秀 据彭博社报道,2025年,“七大科技巨头”(包括谷歌、亚马逊、苹果、Meta、微软、英伟达和特斯拉)的盈利增长预计将会显著放缓至18%,远低于2024年预期的34%。若不考虑AI领域的主要受益者英伟达,其余六家公司的增长幅度预计仅为3%。 英伟达领跑科技股 彭博分析师预计,英伟达在2025年的利润将达到710亿美元,收入将达到1290亿美元,分别增长49%和52%。这使得英伟达在Russell 1000指数中排名第七,年内股价涨幅达到了193%,成为唯一进入前50名的“七大科技巨头”公司。 大盘股...
英伟达的成功之道:黄仁勋的AI芯片帝国与独特的企业管理白板文化
英伟达的成功秘诀,黄仁勋亲述 2024年6月18日,英伟达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市值达到了3.3万亿美元。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源于市场对英伟达AI芯片的巨大需求,公司的股价在过去12个月里翻了一番。英伟达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技术优势,更在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法。 黄仁勋的管理哲学 黄仁勋一直信奉扁平化管理,直接管理40名下属,认为“扁平化就是力量”。他强调信息透明,鼓励所有员工参加任何会议,无论是VP还是初级员工。此外,黄仁勋不按周期制定计划,认为灵活应对变化更为重要。 白板文化的象征意...
亚马逊启动了一项名为“登月”(moonshot)的计划
感谢IT之家网友HH_KK提供的线索!据IT之家11月26日报道,彭博社于11月25日发布了一篇关于亚马逊的最新动态。为了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亚马逊启动了一项名为“登月”(moonshot)的计划,目标是部署10万颗第二代自研芯片,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并降低AI芯片的采购成本。 据IT之家援引的消息来源,亚马逊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工程实验室,并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工程师团队,专注于研发AI芯片。这个实验室的氛围与初创公司相似,工程师们正在努力改进电路板和冷却系统,以优化未来AI工作负载所需的芯片。 亚马逊的...
黄仁勋最新发声:人工智能引领科学革命,英伟达携手香港科技大学推出Blackwell芯片加速机器人时代来临
据最新报道,11月23日,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香港科技大学被授予工程学荣誉博士学位。在学位颁授典礼上,黄仁勋发表了关于人工智能变革与展望的演讲,并对毕业生表达了美好的祝愿。此外,梁朝伟获颁人文学荣誉博士,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和菲尔兹奖得主大卫·曼福德(David Mumford)也分别获得了各自领域的荣誉博士学位。 黄仁勋在演讲中提到,香港科技大学一直致力于培养创新和创业精神,其校友已成功创建了超过1800家初创公司,其中包括10家独角兽企业和14家上市公司。他还特别指...
英伟达CEO黄仁勋荣获香港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强调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正引领科学革新,预示机器人时代来临
近日,IT之家收到了来自独立摄影师和Hi_World的线索,报道了一则重要新闻。11月23日,香港科技大学举行了荣誉博士学位颁授典礼及博士毕业典礼,其中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荣获工程学荣誉博士学位。此次荣誉博士学位的授予不仅是对黄仁勋个人成就的认可,也是对其在科技领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高度肯定。 在同一批获颁荣誉博士学位的还有著名演员梁朝伟,他获得了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获得理学荣誉博士学位;以及菲尔兹奖得主戴维·芒福德,同样获得理学荣誉博士学位。香港科技大学校...
鸿海科技集团携手英伟达打造未来AI工厂,数字孪生技术助力全球战略布局升级
11月19日,鸿海科技集团宣布与英伟达携手打造下一代AI工厂(AI Factory)。此前,在去年的鸿海科技日上,双方首次公开了这一合作项目。鸿海利用英伟达的Omniverse平台,成功创建了台湾新竹工厂的3D数字孪生自动化生产线。基于在新竹取得的成功经验,鸿海计划将数字孪生技术推广至海外生产基地。例如,墨西哥工厂在建设过程中就采用了Omniverse平台技术,并引入了机器人技术Isaac、AI驱动模拟技术Modulus以及OpenUSD数据标准等前沿技术。 鸿海表示,数字孪生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快速复制和规模化的能力,这对公司加强全球布...
英伟达新一代 Blackwell GPU 出现过热问题,影响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交付进度
感谢IT之家网友 HH_KK 和华南吴彦祖提供的线索!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英伟达新一代 Blackwell 处理器在高容量服务器机架中出现了严重的过热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设计调整和项目延期,使得谷歌、Meta 和微软等主要客户对是否能够按计划部署 Blackwell 服务器产生了担忧。知情人士透露,Blackwell GPU 主要用于人工智能(AI)和高性能计算(HPC),但在配置有 72 个处理器的服务器中出现了过热问题,每机架的功耗最高可达 120 千瓦。 过热问题迫使英伟达多次修改机架设计,这不仅限制了 GPU 的性能,还可能导致硬件损...
英伟达团队利用DexMimicGen在仿真环境中高效进行机器人训练,仅5次演示即可生成1000个新数据,李飞飞高徒与徒孙联手打造
英伟达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机器人训练方法——DexMimicGen,仅需5次人类演示,即可生成1000个新的示例。这项技术由李飞飞的高徒与徒孙联手研发,显著提高了机器人在仿真环境中的任务成功率。 仿真任务成功率最高达97% 英伟达实验室开发的DexMimicGen解决了机器人训练数据不足的问题。通过5次人类演示,DexMimicGen可以生成1000个新的示例。这些生成的数据用于训练机器人,使其在仿真环境中的任务成功率高达97%,甚至超过了使用真实人类数据的效果。 生成式数据解决机器人数据难题 英伟达科学家范麟熙(Jim Fan)表示,...